如何真正对一个人好?

最近师父也好,某日本神棍朋友也好,跟我闲聊算新年运势的时候都说要对身边的人好一点,会有福报。
虽然我对算命这种事始终保持着不置可否的态度,但是合理的建议还是愿意听的。
对人好这件事,总算是一件好事。但如何才算对一个人好呢,这值得思考。

于是问我正在看韩剧的老姐,“老姐,我对你好不啦?”
“滚,别打扰我看男神!”
额....韩剧真是影响中国家庭和谐...

我抱起家猫”拖鞋“:拖鞋啊拖鞋,我对你好不好啊喵?“拖鞋”挣扎着咬了我一口飞走了..看来还在生我昨天忘了给它补猫粮的气啊。真是的,小气鬼。

扪心自问,身边的朋友都会觉得我还算温和,但也有关系好的朋友直言我的温和其实只是有意保持的疏离,以及刻意营造的距离。也许这种好,只是出于某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吧。
真说对人好,我的确该汗颜。从来都是我有事找朋友们帮忙,朋友们找我,不是能力有限,就是神龙摆尾,实在惭愧。
过去这一年,我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,除了工作外,就是把自己宅在书房了,有时候朋友电话打过来谈心,也多是敷衍了事。
搬家之后,离父母远了,除了逢年过节回去寒暄一下也没经常联系,实属不孝。
这么一想,真是分分钟有种切腹谢罪的冲动...

嗯,新的一年,真的应该改变自己的自私,对身边的人好一点了。
那么话又绕回来了,如何才算对一个人好呢?
也许有人不屑,对人好谁不会啊,这个还需要学?
无非就是嘘寒问暖,送礼陪伴,急人所急,苦人所苦,如此而已。

事实上,我深刻感受到身边很多人都以对人好的名义,做着让别人不舒服的事。
我当然知道普天之下非我妈,没人义务对我好的道理,可是当对方拿着对我好的旗帜,做得却是让我如鲠在喉的行为又不好反驳时,确实不是一件愉快的事。
读书的时候,有的老师会以对你好的的名义,用冷嘲热讽和变相体罚打击着学生的尊严和信心。
进入社会了,父母又常会以对你好的名义,逼子女按照他们的意愿来生活,做什么工作,谈哪种恋爱,而不去管自己的小孩是否真的喜欢和适合;
朋友说着为你好,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;恋人会编造蹩脚的谎言,被戳穿后狡辩这是为你好。

所以对人好这个事,其实挺不简单的,有时候自己觉得情深意重了吧,可对别人却是一种负担。

仔细想想,真正对人好,应该是怎样的呢?

我们日常生活中做的绝大多数行为,但是出于有意识或潜意识的一种需求驱动。
饿是对吃的需求,困是对睡的需求,寂寞是对陪伴的需求,空虚是对充实的需求。
爱是对什么的需求?我觉得爱是对自我存在感的需求。
爱情必须在有需求的时候才能成为爱情,没有爱的需求,陪伴就成了消磨时间的百无聊赖。

尊重并满足对方的需求,对方才能尊重我们的需求。反之,不是累赘,就是伤害。
金庸的《天龙八部》是部十足的悲剧,因为剧中人的需求几乎最后全都破碎而得不到。
游坦之对阿紫的好阿紫不要,换给她的眼珠弃之敝屣。
阿紫对乔峰的好乔峰不要,纵使跳崖殉情也非乔峰所愿。

有些事,也许出发点是好的,可是一旦化为行动,就走偏了。
就像有些父母经常跟子女强调的,你看对你多好,人生多辛苦多辛苦,你还不听我话...
就像看过的一些求婚示爱失败的视频,那些人瞒着喜欢的人制造惊喜,结果却成了一场惊吓。

所以沟通真的很重要,人与人之间,真心隔肚皮,所以常常言不由衷,最后搞得误会一场。
对方要的只是一杯水,何必给人一瓶红酒?虽然自己觉得情深意重了吧,可你也不知道人爱不爱喝,想不想喝。真的对人好,其实只要给到刚刚好。
人心不足蛇吞象,得到越到想要越多。倒不如一开始就明确原则和边界,把握彼此都能接受的度。

而难就难在,这个刚刚好。
对人好这个事,其实挺不简单的,不仅需要善意和理解,更需要一种分寸感。
笔记本里有句摘录的话: 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,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。
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是很难把握的行为心理学。
贸然靠近,就会腻乎,显得刻意而造作;刻意疏远,又伤人,让人感觉自私而冷漠。

简单思考了一下,可以有以下几点吧:

1. 出发点是好的,是出于善意和希望对方好。
2. 方式是对方能接受的,或者能得到对方理解的。强扭的瓜不甜,还被对方怨。
3. 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,明确能做到和不能做到的,不给自己或对方留下阴影。
4. 表达和沟通是简单清楚的  而不是容易令人误会的。
5. 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。


最后我想说一句,对人好,是对值得珍惜的人好,而不是四处讨好八面玲珑的做人脉。
做人啊,讨好自己已经不易,却老想着要去讨好别人,最后不痛快了自己,也未必能痛快别人。
抱着结交人脉目的对别人好,别人也能感觉得到。
真正最后知己的朋友,往往都是无心相识。

一辈子这么多人来来去去,其实真的能影响你喜怒哀乐的,也无非身边那么几个人。
所以我还是觉得,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把真正的好,留给值得的人,才是王道。

评论 ( 1 )
热度 ( 2 )

© ID3086338 | Powered by LOFTER